“顺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批判
时间:
看戴老师导赏的《完美的日子》,在评论区发现这条留言,雷得外焦里嫩,当即截图发给朋友蛐蛐表达不满,朋友的评论是:“一看就是中年顺直发的”,会心一笑之后,让我想要讨论“顺直”这个概念。
顺直指的是顺性别(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一致)异性恋,第一次看到这个概念让我觉得很有趣,虽然只是英文直译,却意外有着中文文化语境的内涵 ,“顺风顺水”“船到桥头自然直”,褒义的语素拼凑起来充当讽刺义在阴阳怪气的对话环境中显得十分和谐。
至少在“性别”“性取向”这个议题上,他们是“正常”的主流群体,所以一切生活都是自然而然,一切评价体系都是理所应当,他们没有经历过类似性少数群体的反思、挣扎与痛苦。
顺风顺水的成长环境带来的社会塑造倾向可能是,缺乏或是拒绝思考、缺少将心比心的细腻感知,全面相信世界就是自己所看到的所生活的样子,全盘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全面排斥其他思想的存在;面对与自己不同的群体与现象,尽管这个态度本身毫无意义,但“不支持不反对”是他们能摆出的最大的仁慈,以此遮掩自己毫不留情的异化与排斥。
所以在魔法对轰的互联网语境里,“顺直”这个身份标签已经超越了性取向本身,当它作为一种批判的武器时,它代表了一种顽固的、傲慢的、狭隘的、保守的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无意给这个概念定性,单纯回看这个评论,让我不爽的点的根源就在于,当电影在选择把镜头对准社会边缘群体,以真实的细节讨论生命的意义与不同的生存可能性,你还在把头埋地里,罔顾各种人文关怀,沉迷于那套主流的、陈旧的、老套的、重复的、空洞的、缺乏营养的宏大叙事,还在歌颂“男性气质”这种有毒的刻板印象与落后概念,这种自说自话的滑稽场景或许确实和互联网常用的“顺直”概念巧妙地呼应了。